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SFA分析我国工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
林碧扬,葛岳静
资源与产业    2012, 14 (2): 165-171.  
摘要3844)      PDF(pc) (1387KB)(2074)    收藏

生产要素流动和再配置对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1998—2007年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法,测算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借助赛尔奎因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模型,分析我国工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分析发现:该时段我国工业部门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为负,资本、劳动在工业部门间的转移并没有导致部门间再配置效应的提高;由于资本和劳动,特别是劳动,在地区间的再配置趋于不合理,从而导致地区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不高;总体上,我国工业增长格局的转换速度与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再配置的转换速度并不协调,从而引起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再配置效应不佳,我国工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
李生明, 葛岳静, 英丽娜
资源与产业    2010, 12 (3): 59-65.  
摘要5027)      PDF(pc) (1238KB)(1643)    收藏

本文在界定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认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是供给与需求、技术水平、对外经济联系和经济政策,其次是产业结构;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城市的规模等级也有紧密联系,城市的规模等级越大,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越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还具有空间分异特征,东部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的平均转换能力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